
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红色基因厚重、信息特色鲜明的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,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学校,被誉为“华夏IT英才的摇篮”。
学校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邮干训班,后定名为华东邮电学校,是我党、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;1949年随解放大军南下迁址南京;1950年组建为邮电部南京邮电学校;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本科高校,定名南京邮电学院;2005年,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。学校原为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直属重点高校,2000年起先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邮政局、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。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,2021年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,2022年再次入选第二轮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。
学校秉承“信达天下 自强不息”的南邮精神,践行“厚德、弘毅、求是、笃行”的校训,发扬“勤奋、求实、进取、创新”的校风。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,以电子信息为特色,理、工、经、管、文、教、艺、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,博士后、博士、硕士、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校。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,现有仙林、三牌楼、锁金村三个校区,25个教学机构,在浦口区设有产教融合学院,在扬州举办了独立学院——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。
强化特色发展,学科建设量质齐升。学校全面构建“信息材料、信息器件、信息系统、信息网络、信息应用”五位一体的学科创新体系。现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,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,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(类别)1个;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,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(类别)14个;本科招生专业52个。6个学科在ESI学科排名中居全球前1%,其中计算机科学进入前1‰,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,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14个。作为主要协同单位入选国家“2011协同创新中心”2个,作为牵头单位入选省“2011计划”协同创新中心2个。现有各类在籍生3.4万余人。
办学82年来,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优秀人才28万余名,很多成为国内外信息产业的领军人物、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,真正做到只要有通信信号的地方,就有南邮人奋斗的身影,只要有邮政服务的区域,就有南邮学子。
因邮电而生,随通信而长,由信息而强。南邮人秉承务实进取的优良传统,探索出了一条依托邮电通信行业做专做精、面向信息化社会做大做强的大信息特色发展之路。当前,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紧紧把握第四次党代会召开这一重要契机,积极抢抓发展机遇,坚持“强化特色引领、强化人才支撑、强化创新驱动”战略思想,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萃英行动、高质量人才培养行动、高水平学科建设行动、高贡献科技创新行动、高品质国际合作行动、高品位文化涵育行动、高效能内部治理行动、高效率资源配置行动,以一流学科为引领,推进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,加快向研究型大学迈进,为建设电子信息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。(2024年12月)